比較新出的交友軟體,模版跟Tinder幾乎一樣,使用重點和策略直接照抄Tinder就可以,沒Tinder那麼紅,但因為有一直打廣告,所以使用者有越來越多,有些Tinder玩膩或不想玩的女生可能也會跑來使用,能看出是想要搶佔Tinder的市場,缺點是沒什麼用的功能太多,想要增加黏著度讓使用者消費,但花了錢才發現效率很差,也導致使用體驗下降。
使用經驗上,Omi裡面配對完不回應的不少,甚至比Tinder還多,感覺可能是人頭帳號,就是女生已經沒在使用的,然後個人頁的贏過幾%的男生看看就好,是個快樂表的概念。
特色:照片取向優點:好上手,新使用者會越來越多,競爭較沒Tinder那麼激烈缺點:無用功能多,女生質感較混雜,正妹沒Tinder那麼多女生類型取向:質感一般,關係取向綜合重點:照片
使用方式
演算法和Tinder類似,也會有隱分的機制,所以滑動策略和Tinder一樣就可以,重點一樣放在照片上,聊天到邀約的節奏和Tinder差不多。
會員
Omi的會員功能,只建議買可以看誰喜歡你的等級(Premium)就好,或是都不買也可以玩,其他的效果都不好,比Tinder還差,可能是使用者基數的關係,Boost效率差Tinder太多,建議直接手滑就好,語音速配、戀愛鈴、戀人卡也是效率很差的功能,軟體本身就主打照片配對,但這些功能根本看不到照片,聊一聊才發現外型不喜歡,也是浪費時間,要以聊天為主的軟體或語音通話的軟體也有其他軟體可以玩。
非廣告,只是讓大家知道一下功能。
個人檔案設定
基本資料可以直接延用Tinder的設定就好,設定重點和模版基本一樣,不需要特別更改。
範例一
萬用開場,然後銜接到興趣,當女生有針對興趣開話題時,聊天就會比較流暢,因為一段對話同時有兩個以上話題在跑,就會比較好延伸,對話也不容易聊到乾。
如果發現女生自介有生活圈共通點 ,如同鄉、同校,拿出來聊效果也會不錯,連結感會比較多一點。
從台中再延伸到美食,感覺熱度差不多了,用「你喜歡咖啡或小酌嗎」銜接收尾。
範例二
雖然女生中間隔了好幾天才回,但之後熱度還是一樣不錯,這表示女生興趣指數蠻高,才會繼續回我訊息,所以就接著聊。
「沒關係我口袋名單很多」可以用來鋪梗同時展示價值,暗示女生我們是往約會的方向推進,以及我可能蠻懂吃的,吃過比較多餐廳。
判斷熱度不錯而且已經聊了很久,用「你玩這多久了」=>「也是生活圈小來玩這個嗎」銜接收尾,剛分手就來玩這個表示女生窗口很大,所以先稍微關心一下,然後直接約吃飯收尾。
範例三
典型的女生回很少又句點的例子,但只要女生有回應,就還是可以繼續聊,保持心態,用QSQ的方式, 提問、分享再提問的方式慢慢聊。
女生用語音回我,沒什麼特別愛吃的,然後反問我愛吃什麼,可以發現女生應該是不喜歡打字聊天,所以回得都很少,到這邊會發現女生熱度開始慢慢變高。
前面對話框架很穩,有建立一些吸引力了,所以當我說我有感覺女生難搞時,女生開始會在意我的反應,後面開始主動開話題,是個好訊號,然後她又說自己不喜歡打字聊天,所以我就順勢直接邀約試試,女生用語音問我想約哪裡,她以為是當天,但我那天好像晚上有約會了,所以回得有點晚。
晚一點時我才回女生,找個理由說在忙,順便再跟她約時間。當女生已經確定有碰面意願時,就大方直接和女生喬時間就好,不用想太多。
Omi聊天節奏基本上和Tinder一樣,聊得來、熱度差不多就可以試著約看看,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聊天,個人檔案設定和Tinder基本一樣,所以直接照搬過來即可,比較方便,也可以同時使用兩個軟體增加配對的數量。
使用者名稱或電子郵件地址
密碼
保持登入